首页 > 商标服务 > 商标法原理与案例之销毁侵权商品(二)

        商标法原理与案例之销毁侵权商品(二)

        更新时间:2022-01-06 17:40:33
        分享到:
        286 点赞

        关于销毁商标侵权商品的规定最早出现在2001年《商标法》第53条,该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并可处以罚款,下面就和公司宝一起来看看商标法的相关内容。

        商标法原理与案例之销毁侵权商品(二)

        (三)案件评析

        1.主要规定及不同做法

        2002年《商标民事案件司法解释》规定了法院可以在民事案件中收缴侵权产品。上述规定的渊源是TRIPS协议第46条有关销毁侵权商品规定。

        我国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满足TRIPS协议的要求,在立法上作了相应的修改。商标法及司法解释仅赋予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销毁或收缴侵权商品的权力,并未明确在民事诉讼中商标权人是否有权主张被告销毁侵权商品2019年新修订的《商标法》中,首次明确对于假冒注册商标的行为,商标权人在民事诉讼中可以请求法院判令被告销毁侵权商品,以及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的材料和工具。在2019年《商标法》上述条款修订之前,对于权利人在民事诉讼中主张被告销毁侵权商品、侵权标识或含有侵权标识的包装物。

        如本案即判决被告销毁库存的使用侵权标识的商品包装、销毁印制侵权标识的印刷制版。但也有判决认为,判令被告承担停止使用侵权标识,并停止销售侵权商品足以制止侵权行为,不再支持有关销毁侵权商品的诉请。在商标侵权案件中不判处销毁侵权产品除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之外,主要理由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如果被告已经停止销售侵权商品,有关侵权商品不会再进入流通领域,因此不会对商标权人利益造成损害,没有必要再行判决销毁侵权商品。其次,侵权商品虽破坏了商标的识别功能,但其本身有经济价值,通过去除侵权商品上的商业标识,这些商品再行进入流通领域。并不侵害商标权的利益,基于节约资源的原则,可以采取销毁以外的处理方式,销毁侵权商品从经济角度并非最优的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在行政执法领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亦认为,“销毁”应为处理被没收的商标侵权商品的一种方式,但并非唯一方式。对依法予以没收的商标侵权商品,如具有使用价值目侵权商标与商品可以分离的,可以采取“销毁”以外的其他处理方式加以处置。

        2.新规定及后续问题

        2019年《商标法》第63条新增了两款关于假冒注册商品销毁的特别规定,其中第4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商标纠纷案件,应权利人请求,对属于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除特殊情况外,责令销毁;对主要用于制造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材料、工具,责令销毁,且不予补偿;或者在特殊情况下,责令禁止前述材料、工具进入商业渠道,且不予补偿。”该条第s款规定:“假冒注”本次商标法的修册商标的商品不得在仅去除假冒注册商标后进入商业渠道改背景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商标专用权保护力度。对于上述条款的修改,国家知识产权局认为假冒注册商标行为极大地侵害了消费者利益,严重干扰了市场环境,长期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这两款规定将销毁和禁止进入商业渠道作为最主要的处置手段,大幅度提高了假冒注册商标行为人的违成本,对其形成了有效威慑。同时,增加的规定与商标法现行规定的行政机关的处理手段相平衡,使商标权的保护更加全面。

        此次立法修改显然更倾向于强化商标权人利益保护的角度,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上述条款有效执行将会增加侵权成本。但在立法技术上该条款在法律适用上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之处。首先,该条规定中的“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应作何理解。《商标法》第67条第3款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形事责任。”依据我国《刑法》第214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规定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系指在相同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品。同时《商标法》第60条规定工商部门可以销毁侵权商品,此处并未限定为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因此,对于该条款中“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概念,如果严格遵循刑法中相关概念的内涵进行界定,将会导致《商标法》第60条与第63条所规定的销毁对象不一致,这一问题还有待在司法实践中进一步观察。期次,“特殊情况”判断标准。该条款中两次使用了“特殊情况”的表述,但未提示有关“特殊情况”判断可能考量的要素,某一情形是否满足“特殊情况尚需在司法实践中进一步的类型化。

        以上就是公司宝给大家整理的“商标法原理与案例之销毁侵权商品(二)”的相关内容,想要进行商标注册、商标变更、商标转让的企业可以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我们。


        相关推荐:

        商标法原理与案例之在他人作品中使用商标

        商标侵权行为之售后混淆行为

        商标法原理与案例之销毁侵权商品(一)

        标签: 商标法原理与案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