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1984年)(废止)
根据国务院发布《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下简称《试行条例》)第三条的规定,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 所属类别:个护化妆
- 颁布单位:国家经济委员会
- 通过或颁布日期:1984/7/7
- 状态:废止
- 法规名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
- 文号:经质[1984]526号
- 施行日期:1984/7/7
- 依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发布《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下简称《试行条例》)第三条的规定,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对所有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包括申请、发证、管理和监督工作的机构)一律适用。
第三条 国家审定的重要工业产品,除国务院已规定由有关部门发证外,由产品归口管理部门(下简称发证部门)负责发证,其他各部门、地区和单位不得搞重复发证。
第四条 几个部门都生产的产品,归口管理不明确的,由国家经委与有关部门协调确定发证部门。
第五条 发证部门对其他部门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平等对待,坚决反对本位主义。
第六条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下简称办公室)设在国家标准局,承担《试行条例》规定国家经委的七项任务的日常工作。
第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委、标准局等单位,要积极参加对本地区申请发证企业的审查工作和生产许可证的管理、监督工作,对已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产品,要纳入本地区定期监督检验的《受检产品目录》。
第八条 发证部门应根据行业特点,每年制订发证产品目录和分批实施计划,并于上一年10月31日前送办公室审批公布。
第九条 发证部门必须按产品类别(或产品)制订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等有关文件,报办公室审查。
第十条 检验测试单位根据需要由办公室审定。各发证部门要参照国家标准局发布的《国家级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基本条件》(试行)的规定,提出检验单位,附有关资料报办公室审查。检验单位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1)具备技术标准要求的检验手段;
(2)仪器设备经过校准,精度应满足标准要求,计量器具要有计量部门颁发的检定合格证;
(3)检验人员应熟悉标准,具备按标准进行质量检验的能力;
(4)能公正地、准确地提供检验结果;
(5)有健全的保证检验质量的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采用全国统一证书格式。证书格式由办公室统一设计印刷。
第十二条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采用全国统一的九位阿拉伯数字编码方法。头两位数为发证部门编号;中间三位数为产品编号;后四位数为生产许可证编号。
如图示:01---生产许可证编号 001---产品编号 0001--发证部门编号
1.发证部门编号由办公室统一规定(见附录一)。
2.产品编号,按产品发放生产许可证的先后次序编排,由发证部门统一规定,并报办公室备案。
3.生产许可证编号由发证部门统一规定,并报办公室备案。
第十三条 生产许可证标记为XK:X---代表许(xu);K---代表可(ke)。
第十四条 凡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产品,企业必须在该产品、包装或说明书上标明生产许可证标记和编号。 标明方法统一规定为XK并接编号,如XK01---001---0001。
第十五条 企业对生产许可证颁发和注销有异议时,可先向发证部门提出复审,复审无效时,企业可以向办公室申请裁决。裁决所需要的检测费、审查费由申请企业支付。
第十六条 发证部门应当根据产品不同特点,规定使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有效期从批准之日算起。
第十七条 申请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经审查不合格者,允许企业进行一般不超过半年时间的整顿,再次提出申请。第二次审查仍不合格者,取消申请资格。
第十八条 发证部门要规定生产许可证申请期限,在此期限内,生产该产品的所有企业都必须提出申请。新建和转产该产品的企业可以随时申请。
第十九条 发证部门上报办公室统一公布取得(或注销)许可证的项目,应正式行文。项目内容统一规定为:①企业名称;②产品名称(含型号规格);③许可证编号;④取得、注销日期;⑤有效期。
第二十条 各级发放生产许可证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工作人员守则》(见附件二),违反者要给予必要的处分。
第二十一条 凡发现企业通过请客送礼、行贿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生产许可证者,一律取消其资格。
第二十二条 根据《试行条例》第十一条的规定,发证部门必须制定发放生产许可证的收费办法,并报办公室审核批准。
1.收费原则。发证部门应本着尽量减少申请许可证企业开支和收费单位不盈利的原则确定收费标准。
2.申请生产许可证的费用统一规定为:(1)产品检验费;(2)审查人员差旅费;(3)管理费(包括申请费、会议费、资料费)。
3.办公室从发证部门每年的管理费总额中暂定提取10%左右,作为审定检验单位、印刷证书、登报公布等的费用,具体收费数额另行商定。
第二十三条 国务院已规定由有关部门颁发生产许可证的产品,仍按原规定办理。但生产许可证证书和编号按本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办理,纳入国家统一管理渠道。
第二十四条 本管理办法由办公室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