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宝会员
  • 登录
  • 注册
用户名/手机号/邮箱
密码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 合作网站账号登录:
手机号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密码
确认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公司宝服务协议》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政策法规 >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意见

2013年9月26日豫政(2013)60号公布并施行


  • 颁布日期:2013.09.26
  • 实施日期:2013.09.26
  • 文  号:豫政(2013)60号
  • 时 效 性:有效
  • 颁布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意见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提升中原经济区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重要意义

  (一)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实现我省创新驱动发展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推进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转变。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口总量大、经济结构不优、产业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开放程度不高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但与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等经济区域相比,我省在人力资源、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上却具有较明显的比较优势。这就迫切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等重大机遇,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建设创新型河南,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的需要;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需要;是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营造对外开放良好环境的需要;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创新发展道路上实现经济安全、文化主权和科技发展主动权的需要。

  (二)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提升中原经济区核心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保护智力劳动成果的重要法律制度,是推动技术创新、文化繁荣,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制。实施《河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来,我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有效提升,知识产权拥有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知识产权体系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稳步实施,知识产权示范带动作用更加突出;知识产权行政、司法、海关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日益形成;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大幅提升,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于2012年正式成立,带动我省知识产权服务产业发展壮大。但我省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不足、保护能力不强、工作体系薄弱等问题仍较突出,与先进省份的差距不断加大。当前,全省上下正全力推动实施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粮食生产核心区三大国家战略,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全面提升全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能力,着力增强知识产权战略支撑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着力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与活力,着力提升中原经济区核心竞争力。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粮食生产核心区三大规划为主线,以提升中原经济区核心竞争力为重点,扎实推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自主创新的激励和保障作用,推动知识产权与经济、科技、文化和贸易深度融合,为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四)主要目标

  到2015年,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产权拥有量显著增长。全省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万件,有效商标注册总量达到25万件,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50件,河南省著名商标达到2500件。作品著作权自愿登记量累计突破1万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累计突破1万件;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达到600件,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到50个。

  知识产权优势显著提升。我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达到100家、知识产权优势区域达到50个,培育20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5家知识产权运用标杆企业和10个知识产权优势示范区域;知识产权优势产业集聚区超过30个,争创2-3个国家级知识产权特色产业园区。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及工作组的数量达50个以上,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50个以上。制定农业、环保、能源、安全、卫生、服务和资源节约(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地理标志产品等方面的地方标准达到1000个左右。建立3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达到50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达到800名;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达到15个以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显著增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措施,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建立知识产权专门执法队伍;构建全省知识产权维权服务网络,所有省辖市建立知识产权举报投诉维权援助机构;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相衔接机制和跨部门、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形成行政保护、司法保护、自律保护互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分析与评议机制。

  知识产权工作体系更加完善。推动建立省、市、县三级较为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培育一批品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所有省辖市设立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或分支机构;国家级开发区建立专利技术孵化转移中心;建立河南省专利信息中心。

  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初步构建由100名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1000名知识产权专业人才、10000名知识产权实用人才组成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

  到2020年,我省知识产权拥有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知识产权机制运行良好,知识产权工作制度更加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有力,形成一批特色明显的知识产权优势产业,知识产权对建设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贡献度显著提升。

  三、重点工作

  (五)构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推进体系

  实施知识产权倍增计划。完善研发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形成一批掌握核心专利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围绕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构筑具有显著创新优势的发明专利创造高地。将获取知识产权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目标,推动知识产权工作融入科技创新全过程,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创新突破的同时,形成和拥有一大批发明专利,实现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倍增。鼓励市场主体注册和使用自主商标,培育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挖掘地理标志资源,鼓励支持各地政府、行业组织积极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或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文化资源,支持形成以创意设计、媒体传播、软件网络等领域为重点的版权产业。围绕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大力扶持植物新品种资源研发和利用,鼓励支持育种研发。

  实施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专项计划。深入开展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专项行动,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创新型产业集聚区为重点,推进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探索知识产权服务经济发展新模式,把知识产权运用嵌入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整合建设河南省专利信息服务中心、知识产权投融资平台及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平台等,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特派员制度,为产业集聚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信息、金融和软环境支持。探索知识产权集聚带动产业集聚的新机制,培育一批知识产权密集的知识产权优势产业集聚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率先在郑州、洛阳、新乡建设国家和省级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支持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及郑州、洛阳等高新区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深入开展城市、园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争创一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示范园区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县。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引领计划。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动态信息,引导企业和研发机构有针对性地申请、取得或引进知识产权,在新型功能材料、创新药物、高效节能装备、智能终端、物联网、动力电池等比较优势领域掌握一批核心专利技术,形成较为明显的知识产权优势,促进其加快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及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为重点,推动专利创造与运用,加速知识产权产业化进程,发展壮大新兴高新技术先导产业。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商标、版权、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组合的立体保护,建立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分析与评议机制,有效规避知识产权壁垒,形成符合市场竞争需要的战略性知识产权组合。加快培育动漫游戏、网络传媒、文化娱乐、广告设计等现代创意产业和计算机软件、外观设计、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网络工程等技术版权产业,重点扶持文化创意企业,增强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在食品、有色、化工、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域,鼓励采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实施升级改造,提升产业竞争力。

  实施知识产权优势提升计划。深入推进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试点工作,推动企业将知识产权作为战略性资产管理、谋划运营,加快培育一批知识产权运营和保护水平较高、品牌效应显著的省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争创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探索建立以优势企业为龙头、知识产权布局与产业链相匹配的知识产权联盟,形成竞争优势突出的知识产权集群。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知识产权运用协同体,共同实施重点产业关键领域专利储备运营项目,初步形成“政产学研金介用”深度融合的知识产权协同运用体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体系,引入知识产权融资担保机制,构建知识产权投融资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知识产权服务产品,吸引社会资本用于知识产权转化,引导企业运用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融资,推动大型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中小微企业发育和发展。

  实施全省名优产品培育计划。着力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运营、版权登记等手段,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发挥名牌战略带动作用,鼓励以名牌产品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促进产业集聚,做大做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的原则,组织制定一批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力争将我省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比较优势的行业或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

  实施传统知识资源价值开发促进计划。组织开展传统知识资源价值开发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加强对传统知识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提高传统知识的产品化能力,提升传统知识产品的产权化水平,加大传统知识产业化开发力度,提高传统知识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探索建立国家传统知识传承创新实验区,将传统知识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竞争优势。重点加强钧瓷、汝瓷、汴绣、武术、怀药、牡丹、中医正骨等一批传统知识传承与创新,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

  (六)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健全知识产权法规政策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地方性法规,出台关于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规范性文件,推动《河南省专利保护条例》修订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制定工作。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听证、专家咨询制度及各类展会的知识产权监管制度。

  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人员培养,建立一支熟悉国际规则、精通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执法队伍。改善执法条件,设立庭审场所,配备执法装备,统一执法着装和执法标识。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

  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强化行政执法,严厉查处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开展执法专项行动,重点打击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各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开展专业市场知识产权执法保护行动,建立健全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快捷保护机制。加大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涉外专利和重点企业专利、文化创意企业和软件企业版权刑事保护力度,针对突出问题,适时开展重点区域整治。加强海关口岸执法和进出口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引导省内进出口企业办理知识产权海关备案手续,有效制止侵权产品进出口。

  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与司法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建立职责明确、程序规范、协调一致、监督有效的行政执法协作机制。强化部门间大案要案会商、通报制度,畅通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与公安部门的犯罪线索移送渠道,建设案件信息处理和交换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整体效能。推进中原经济区省、市间的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工作,加强跨地区、跨部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协作,优化中原经济区执法环境。探索实施我省侵犯知识产权刑事犯罪案件集中到郑州、洛阳两地中级人民法院提级管辖制度,强化对我省知识产权的统一司法保护。

  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机制。构建覆盖全省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其公益服务作用,加快案件移送和办理,为当事人提供有效服务;构建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和信息共享平台,对企业侵权假冒行为进行监测与评价,形成多层次的知识产权保护社会信用评价监督机制和失信行为惩戒机制。

  (七)构建知识产权支撑服务体系

  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我省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创建若干重大行业专利专题数据库,建立覆盖全省、面向全国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充分发挥其人才和专利信息资源优势。推进国家专利复审与无效第九巡回审理庭建设,为我省当事人提供便捷服务。构建以国家专利展示交易中心为主,以省级专利展示交易中心、其他技术产权交易和网上交易为基础的资源丰富、交易活跃、秩序良好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鼓励支持各类国家级开发区建立专利技术孵化转移中心。开展知识产权托管试点工作,规范知识产权服务市场,引导服务机构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园区。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规划建设河南省创新与知识产权服务产业园,集聚知识产权服务领域企业和机构,构建知识产权代理、登记、许可、转让、评估、鉴定、认证、咨询、诉讼、预警、培训、法律援助、市场调查、检索分析、战略研究等服务机构集聚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形成完整的知识产权服务产业链,并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培养专业的品牌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能力,使知识产权服务产业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设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推进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加强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建设,培养一批影响力较大的知识产权领军人才。依托有条件的高校建设一批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开展知识产权方向的研究生学历教育。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层次人才来豫创新创业,培养引进一批对科技经济发展贡献突出的知识产权创新人才。

  四、保障措施

  (八)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

  建立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协调机制。各级政府要建立完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统筹领导,形成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的强大合力。

  健全全省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体系。围绕政府职能转变,探索建立与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整合知识产权行政管理资源,提高知识产权行政效能,进一步加强省、市、县三级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建设。

  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评估考核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评估考核标准,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情况评估。将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情况作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新能力评价、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九)完善知识产权扶持政策

  落实知识产权激励措施。落实《河南省专利保护条例》,设立河南省人民政府专利奖,对在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将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列入对各市的考核指标体系;将获得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聘任、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等考核指标体系。落实扶持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将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

  加大知识产权事业投入。各级政府要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对知识产权事业的投入,支持开展国内外专利资助、发明专利倍增、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及奖励、知识产权信息化、知识产权保护行政执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知识产权预警分析、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培植等工作。政府各类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资金要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倾斜。

  (十)营造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强化知识产权宣传工作。广辟宣传途径,创新宣传模式,建立政府引导、新闻媒体支撑、社会公众参与“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宣传工作体系;开展重大典型案例和知识产权重点工作专项报道,打造知识产权宣传新平台,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

  强化知识产权普及工作。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学习纳入公务员普法教育活动,把知识产权教育纳入党员领导干部培训活动;把知识产权普及引入企业、科研院所等各个领域,在高校逐步开设知识产权公共课程,在具备条件的中小学校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