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实施意见(2015)(有效)
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既是我市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构筑长远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法治建设、优化市场环境的重要内容。根据《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意见》,为切实发挥知识产权引领作用, 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加快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代化,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 所属类别:知识产权
- 颁发单位:无锡市人民政府
- 通过/颁发日期:2015年6月1日
- 法规名称:无锡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实施意见
- 文号:锡政发〔2015〕169号
- 施行日期:2015年6月1日
无锡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实施意见(2015)(有效)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既是我市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构筑长远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法治建设、优化市场环境的重要内容。根据《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意见》,为切实发挥知识产权引领作用, 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加快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代化,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实施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改革创新要求,强化知识产权与经济和产业的对接,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线,以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为重点,以增强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为核心,以优化知识产权法治环境为保障,聚焦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和产业,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无锡提供有力支撑。
(二)实施目标
到2020年,知识产权创造优质、运用高效、保护有力、管理科学、服务提升、人才集聚,对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充分显现,主要发展指标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创造质量大幅提高。知识产权产出主要指标保持全省前列,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0件,万人一般作品和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年递增10%。PCT专利申请量累计超过1000件、拥有有效注册商标的企业达3万家、马德里商标注册量累计达365件,行政认定驰名商标、江苏省著名商标分别达80件、640件。参与承担国际国内标准制修订累计超过150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力争增至13个。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动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等其它领域知识产权创造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运用能力明显增强。企事业单位专利申请占比超过80%,高新技术领域重大专利技术实施率超过95%,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超过200家。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5%,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比达35%,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5%。主要工业企业重点产品95%以上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全球品牌价值500强企业力争实现零的突破。技术市场登记合同交易额、知识产权许可贸易额、知识产权投融资额等知识产权运用转化指标明显增长。
——保护环境显著优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充分发挥,行政执法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效能和市场监管水平明显提升,知识产权行政案件年结案率达90% 以上。“12330”维权热线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和举报投诉答复办理率达100%。反复侵权、群体侵权、恶意侵权等行为受到有效制裁,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人受到有力震慑,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全社会知识产权认知度超过75% ,权利人满意度超过 80%。
——基础能力全面提升。区域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创建取得显著成效。市、市(县)区和镇(街道、园区)三级工作网络上下联动、管理科学、监督有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完备。知识产权与科技、经济、文化深度融合。重点企事业单位普遍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力争500家企业贯彻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培育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品牌机构,推进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进程。培养引进标准化复合人才超过100 名,培育企业知识产权总监超过500人,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超过3000人。
二、重点任务
(一)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水平
1.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企业主体地位。通过科技创新引导计划,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制定和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以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为抓手,持续推进大中型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重点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在市创新型领军企业、软件企业十强、IC设计企业十强等龙头企业评定中,强化高质量知识产权的产出和拥有。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动植物新品种、专利技术、地理标志和知名商标的集成创造,提高企业竞争力。
2.推进知识产权创造高端国际化。明确知识产权创造相关引导政策,加大对发明专利、PCT专利、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等高价值知识产权的扶持力度,大力培育驰名、著名和知名商标群体。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世界知名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引导外向型企业通过商标国际注册、品牌收购、品牌推广等方式实施知识产权国际化战略。
3.促进知识产权产学研合作创造。支持和引导高校院所建立基于市场机制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和知识产权联合体,通过产学研合作将院所基础研究优势转化为地方产业发展优势。鼓励本地企业承接高校院所的知识产权,进一步实施产业化协作开发,形成更多与市场对接的知识产权。支持产业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各级各类研发载体,组织企业和高校院所共同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创造核心知识产权。
4.提高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密集度。探索开展专利导航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引导物联网与云计算、微电子、节能环保、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纺织、服装、电动车、机械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实施知识产权布局,建立知识产权战略联盟,构建产业“专利池”。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推动创意、设计、动漫、网游等文化产业以及惠山泥人、宜兴紫砂、无锡精微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地域特色明显、处于价值链高端环节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
(二)加快促进知识产权运用转化
1.完善知识产权运用激励机制。突出对自主知识产权实施运用绩效的考量,完善科技进步奖、腾飞奖、专利奖、飞凤奖、市长质量奖等奖项的评选办法, 对驰名商标、江苏省著名商标、地理标志等高价值知识产权予以奖励。有条件的市(县)、区相应完善相关激励制度。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知识产权入股、员工持股、期权等多种形式,建立发明创造奖励和分配制度,激励科技人员创造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知识产权,并将高价值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转化情况作为研发人员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形成推动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鲜明导向。
2.推动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支持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支持基础专利、核心专利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引导和支持企业将技术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加快各类科技园区和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吸引科技人员、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利用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围绕我市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推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产业化,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效应强的项目,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3.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推广运用。开展专利信息分析利用实战培训,形成一批高层次专利分析专业人才。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信息资源整合,以企业、行业数据库建设为基础,引进高端知识产权信息系统,重点建设物联网与云计算、工业设计等信息平台,构建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功能完备、共享高效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在研发、诉讼、技术引进等环节对知识产权信息进行深层利用,降低创新成本,提高研发效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结合发展。完善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推动无锡市产权交易市场、专利运营中心等开展知识产权交易、融资类服务。建立科技金融风险补偿和补贴政策,简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流程,引导和支持银行、风投、证券、保险、信托等机构开发知识产权融资服务产品,加大对知识产权产业化的资金投入。深入拓展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培育形成规范化的知识产权保险市场。
(三)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1.完善知识产权执法保护机制。充分发挥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的作用,加强知识产权执法资源建设,推动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完善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优化知识产权司法资源配置,完善知识产权案件“三审合一”机制,营造方便、快捷的知识产权司法环境。建立健全重大案件会商通报制度、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的案件移送制度。加快市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能力。推行知识产权执法信息公开,建立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档案,将假冒专利、假冒商标、侵权盗版等信息纳入企业或个人征信系统。
2.实施知识产权执法护航行动。以侵权案件高发地、制造业集中地、专业市场、互联网等为重点开展执法,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对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等违法行为,依法予以严惩。推动有条件的市(县)、区配备专利执法队伍,推行限期办结制、案件合议制、承办人员负责制、错案责任追究制、优秀办案人员奖励制,提高区域执法护航能力。加大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力度,有效打击跨境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行动”,建立健全网络版权保护机制,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
3.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充分发挥中国(无锡)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的能动作用,利用“12330”维权服务热线,广泛接受社会公众知识产权咨询以及对专利侵权、假冒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实施《无锡市专利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举报投诉专利非法行为。建立维权援助绿色通道,开展多渠道维权援助工作。建立知识产权纠纷技术鉴定、专家顾问制度,成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委员会,为知识产权维权提供专业支撑。
4.推进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工作。围绕外向型经济的重点领域,分析、跟踪、预测知识产权竞争态势,指导企业、特别是跨国经营企业掌握知识产权国际规则,自觉维护自身权益。引导和鼓励有关行业、企业、商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联手应对侵权诉讼,有效化解知识产权风险,形成强有力的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屏障。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海外预警机制,帮助和指导企业开展海外市场目标地、展会举办地知识产权预警研究与分析,有效防范国际知识产权风险。
(四)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基础能力
1.开展知识产权区域示范创建。通过示范创建加快构建区域知识产权工作体系,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各市(县)、区力争列入国家试点示范城市、强县工程试点,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争创国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商贸街区和特色(专业)市场开展“正版正货”示范街区创建取得突破。大力建设“无锡新区传感网”、“宜兴中国电缆城”、“宜兴中国环保装备”、“江阴轻纺”、“江阴新能源”、“锡山电动车”、“无锡马山生物医药”、“惠山风电”等产业集群品牌示范基地。
2.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引导企业贯彻实施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全面加强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管理,将知识产权管理融入研发、生产、销售等经营全过程。选择有一定行业地位的企业重点培育,制定以专利战略、品牌战略和标准战略为主体的知识产权战略,培育200家以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建成3-5个省级以上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树立10家标准国际化工作标杆企业。
3.实施知识产权服务提升工程。完善知识产权执业服务机构(人员)协会地方组织, 充分发挥协会在行业自律、交流合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中介机构创优建设,引导知识产权代理、咨询、法律等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支持无锡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无锡(国家)外观设计专利信息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无锡基地等公益性服务平台拓展服务功能,开展对外合作,完善服务链条,向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
4.推进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指导能力、执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的作用,培养知识产权总监、知识产权工程师,为企业配备适用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承接国家、省培训资源,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知识产权高端复合人才。通过各级各类引才计划,吸引中介服务领军人才落地发展。建立专利信息利用、专利价值分析和专利运营人才培养体系,为加速知识产权运营提供有力支撑。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摆在突出位置,认真落实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关键举措,要完善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基层知识产权机构建设,建立知识产权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知识产权各部门之间沟通联系,及时研究解决知识产权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知识产权工作推进机制,加快构建以知识产权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幅提升知识产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二)加大经费投入。各地要加大对知识产权工作的资金投入,建立知识产权财政投入增长与知识产权事业同步协调发展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政策与科技、经济、贸易、服务和人才等方面政策的融合衔接,充分体现知识产权导向。调整优化知识产权财政资金投入结构,在促进实施运用、执法保护、服务业发展、示范创建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引导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形成创新投入与知识产权产出的良性循环。鼓励各类社会资金投入知识产权领域,从事知识产权相关活动。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三)营造良好氛围。将专利、商标、版权等各项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将知识产权核心内容列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区域发展考评体系,对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考核督查。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普及活动,发布年度“无锡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报告,将知识产权宣传纳入普法、科普宣传,以及加强在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知识产权素质教育。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依法办事的意识,依法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推动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进一步促进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无锡市人民政府
2015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