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融资租赁是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现代交易方式,融资租 赁业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新兴领域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扩大内需、带动 出口、促进经济发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十二五”期间融资租赁业快速 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以下意见:
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融资租 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商服贸发〔2011〕487 号
融资租赁是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现代交易方式,融资租 赁业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新兴领域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扩大内需、带动 出口、促进经济发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十二五”期间融资租赁业快速 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融资租赁业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初期,融资租赁作为
一种新的交易方式,为我国吸引外资、引进国 外先进设备、支持国内企业技术改造等作出了突出贡献。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 国融资租赁企业经营规模和能力显著提高,服务领域日益广泛,业务范围不断拓 展。截至 2010 年末,我国已有各类融资租赁企业 260 多家,融资租赁合同余额 达到 7000 亿元,潜在租赁资产承载能力超过 1 万亿元。融资租赁服务范围已经 从交通运输、工业装备、工程建筑等传统领域,向农业、医疗、文化教育等新兴 领域拓展,部分企业开始“走出去”发展。
“十二五”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 关键时期。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对于有效扩大相关行业的投资、生产和消费、 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带动现代服务发展等,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融资租赁业还存在市场规模小、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不完善、市场监管不统一、行业标准与交易规则缺失、统计体系基础薄弱、业务 模式及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亟需解决。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行业发展为主线,以
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
体系为基础,以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为方向,以完善行业规划、加强市场监 管为重要手段,进一步加强融资租赁行业管理与指导,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改善
内外部环境,促进融资租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发展与规范相结合,引导企业合法、依规、有序发展;
坚持促进与监管
相结合,同步推动政策促进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坚持融资与融物相结合, 指导企业增强资产管理能力,提高专业化水平,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坚持国内 与国外相结合,在服务于国内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展海外市场。
(三)发展目标。 通过五年的努力,使融资租赁行业的社会认知度显著提高,
法律法规和政策
扶持体系不断完善,统一有效的行业管理制度基本建立,行业标准与统计体系基 本健全,经营范围和业务领域有序拓展,融资租赁交易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 例稳步提高,形成一批规模大、竞争优势突出、业务拓展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不 断提升融资租赁业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三、主要任务
(一)创新融资租赁企业经营模式。 鼓励融资租赁企业发挥各自优势,集中
发展优势业务领域,突出经营特色,
实现差异化发展。加快业务创新,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综合采用多种业务模式开 展融资租赁业务,提升企业发展能力。引导融资租赁企业优化产品组合、交易结 构、租金安排、风险控制等设计,创新盈利模式,提升服务水平。
(二)优化融资租赁业发展布局。 鼓励融资租赁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充分利用
政策优势,积极探索、先行先试, 培育形成融资租赁业发展集聚示范区,加快中西部地区融资租赁业发展,增强融 资租赁业对国家重点经济发展区域的支持和带动作用。大力支持工业制造、大型 工程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具有产业背景的大型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鼓励服务运 营商、各类投资机构等非厂商机构投资设立融资租赁公司,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三)支持企业拓展新兴业务领域。 继续做大飞机、船舶、工程机械等传统
融资租赁领域,增强对产业链发展的 带动作用。引导融资租赁企业支持农业发展,开拓农村市场,开展农村基础设施 和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设备等标的物的融资租赁业务。鼓励融资租赁企业拓展节 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
新兴产业市场。研究出台鼓励政策,大力支持融资租赁企业为中小微企业服务。
(四)大力开拓海外资产租赁市场。 鼓励制造商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开拓国际
市场,发展跨境租赁,扩大出口份额。 引导融资租赁企业加强与海外施工企业合作,开展施工设备的海外租赁,积极参 与国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开展跨境兼并重组。积极研究出台外汇 使用等支持融资租赁企业发展海外业务的政策。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发展海外租赁 保险业务,加大对海外租赁业务的支持保障力度。
(五)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引导融资租赁企业增加中长期资金来源,规避资
金风险。支持融资租赁企业 运用保理、上市、发行债券、信托、基金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鼓励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租赁资产,创新融资模式。鼓励融资租赁企 业加强与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合作。支持设立融资租赁产业基金,引导民间资 本加大投入。
(六)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指导融资租赁企业加强风险控制体系和内控
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客户风 险评估机制,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强化资产管理能力,积极稳妥发展售后回租业
务,严格控制经营风险。建立市场预警机制,定期发布行业发展报告,加强信息 引导。推动建立融资租赁信用担保体系,支持担保公司开展融资租赁担保业务, 鼓励保险公司开发租赁保险产品。
(七)加快融资租赁相关产业发展。 研究出台鼓励政策,加快建立程序标准
化、规范化、高效运转的租赁物与二 手设备流通市场,完善融资租赁资产退出机制。支持专业咨询、技术服务、鉴定 评估等相关服务业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 积极推动建立统一的融资租赁行业管理制度,
进一步加强行业指导与管理。
加快内资融资租赁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工作机制,建立试点企业评估和退出制度, 积极引导外资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建立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强化监管手 段,完善行业监管机制。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
市场监管,及时研究解决行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行业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加强融资租赁业法制建设,推动出台融资
租赁业专项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推动建立租赁物登记制度,积极解决法律法规不健全、不配套问题。加强与有关 部门沟通协调,研究出台税收抵免、加速折旧、出口退税等各项财税政策。各地 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协调,结合本地区实际研究制订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政策 措施。
(三)建立健全行业统计和标准化体系。 逐步建立统一、全面的融资租赁业
统计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融资租赁 业统计方法,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建立部门间、地区间、协会间信 息共享机制,加强统计信息交流与成果应用,提高对行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建立 融资租赁行业标准化体系,制订融资租赁交易、二手设备流通、租赁物分类评估 等行业标准,加强标准实施宣贯,提高融资租赁业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四)提高融资租赁社会认知度。 利用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加
大融资租赁理念和知识的宣传和普 及,不断提高融资租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 围。加强行业交流与国际合作,支持举办国内外研讨会等各类交流活动。
(五)加强行业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设立全
国性行业协会,完善地方行业协会组织。 大力支持行业协会开展信息咨询、统计分析、预测预警、培训教育、经验推广、
业务交流等工作,增强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监督、协调、服务等方面的功能。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建立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和准入制度,积极推动高等院校 设立融资租赁专业,支持企业组织从业人员开展法律、销售、税收、金融、财务 会计等方面的基础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专 业能力的融资租赁人才。
商务部 二〇一一 年十二月十五日